4/03/2009

伊斯蘭革命風暴見前兆(原載聯合報2004/04/13)

        伊拉克境內全面開戰迄今,開始讓人注意的是人質的不斷出現。到目前被綁架的人質分別來自義大利,美國,南韓。尤其電視畫面上一名日本人被刀子架在脖子上的鏡頭,瞬間引爆日本國內的政治社會的騷動。接著又發生七名中國人被綁架的消息,根據阿拉伯電視台報導,這七名人質的錄影畫面將隨後播出。


 


        事實上,卡達半島電視臺曾播出另一個畫面:八名分別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伊朗及土耳其,替聯軍工作的貨車司機剛被釋放。其條件是,這些人質答應不再替聯軍工作。反抗軍的策略很清楚:綁架人質後將人質畫面傳回當事國,造成當事國社會壓力,迫使該國政府改變決策以達到使外國軍隊撤離伊拉克的目的。這種模式不能說是一種新的模式,因為車臣游擊隊也是用這種方法與俄羅斯政府纏鬥。


 


        不過觀察伊拉克情勢,會發現伊拉克似乎出現一種伊斯蘭革命風暴的前兆。有幾個現象值得觀察,首先,是一年來伊拉克的經濟情況並沒有改善。雖說伊拉克石油生產逐漸回到戰前水準,但並沒有回饋到一般伊拉克百姓身上。超過80﹪的伊拉克人認為聯軍入伊後生活越來越糟。在伊拉克境內搜尋大規模毀滅武器的聯合國代表布里克斯也承認,解放伊拉克的代價實在太高。伊拉克這種窮困騷亂的社會環境,正是動亂的溫床。再者,伊拉克成了各種伊斯蘭反抗運動與組織操練的天堂。目前找不到一個比伊拉克更適合演練都市游擊戰的環境,俄國國防部長伊凡諾夫早就警告,伊拉克已成為吸引阿拉伯世界各恐怖組織的中心。


       


        伊朗和幾個伊斯蘭極端組織公開出面挺什葉派正好證明這點。讓伊拉克情勢更詭異的還是,自海珊被推翻後,伊拉克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共同領袖。各地大小勢力爭相出頭,對外國干預者越強硬,手段越粗暴,對敵人越狠毒,聲望就會越高,在七月以後的伊拉克政治,社會,經濟重新洗牌的時候就會越有利。而要先佔據有利位置就必須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而這次動亂的導火線沙德正具備了前述幾個條件。回頭看1979年的伊朗與現在的伊拉克實在有許多相似之處,還記得當時淪為人質的52名美國外交官嗎?歷史確實具有一種反諷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