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009

「中」俄關係對兩岸問題的可能衝擊(原載於聯合1996/04/28)

        俄國總統葉爾欽訪問中國大陸與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聯合聲明後,接著又於上海與中國大陸、哈薩克、吉爾吉斯及塔吉克等國簽署了邊界協定,大致把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留下的邊界認定問題作了最後總結。就此點而言,俄、「中」聯合聲明成五國邊界協定並不是「了無新意」。如果再稍微切入問題核心,應可得到進一步的解答。


 


        首先,五國邊界協定的簽署最直接的受益者,既不是俄羅斯或是中國大陸,而是中亞三國,尤其是哈薩克。哈薩克自獨立以後一直為了首都阿拉木圖離中、哈邊境太近一事傷透腦筋,既無戰略縱深,也無地理縱深。尤其中國大陸三不五時在羅布泊試爆,更弄的哈薩克有苦說不出。1994年開始,哈薩克計畫把首都遷往更內陸地區的工作正式浮上檯面,不過卻一直為了財政及民族心理意識上的困難而遲遲無法展開。五國邊界協定確立之後,對哈薩克的國家安全提供了心理上的保證,解決了部份遷都與否的內部矛盾。而且,就協定內容來看,中國大陸與中亞諸國的邊界貿易會因此得到正面刺激。


 


        第二,就俄國立場來看,葉爾欽訪問中國大陸除了是為了軍事和經濟合作利益以外,與中國大陸發直發展戰略合作的夥伴關係,是以另一種形式向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提出了抗議。前蘇聯時代俄國的國家安全防線是建立在東、西德的邊界上,自華沙公約解散以及蘇聯瓦解議後,俄國在心理上是把國家安全線放在斯拉夫民族兄弟國家的身上;也就是以波蘭、捷克、南斯拉夫這些區域做為與西歐國家的緩衝區。結果,華沙公約解散後,北約不僅沒有解散,而且時常在未知會俄國的情況下攻擊塞爾維亞人,歐美媒體更是一面倒的批判信仰中正教的塞爾維亞人,同情穆斯林。更有甚者,北約竟然把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納入其對話夥伴行列,讓俄羅斯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不只是心理上感到受侵略、威脅,甚至是屈辱。就俄國來說,穩定後方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是必然的走向,無論是任何人擔任俄國總統都會走這條路。尤其,俄國東部的濱海省為了中國大陸人民非法入境及定居的問題快到了抓狂的地步。就俄國方面來講,不趕快解決不行,俄「中」雙方為此問題必然有一系列的後續談判。


 


        第三,就中國大陸而言,維持大戰略局面的穩定是必需的,無論是俄、「中」聯合聲明或五國協定對中國大陸來說,是「好吃又大碗」有得無失的事情。而且在聯合聲明中近似唐突的指出支持俄國以武力鎮壓車臣獨立運動,一方面是藉以表現一個朋友在道義上上的支持,以對抗「藉人權為名,行分化主權統一之實」的歐美國家,另方面也為日後面對台灣問題時,牽制俄國的態度埋下伏筆。未來俄、「中」雙方應不至於有實質上的同盟關係,因為這種事可暗不可明,雙方必然都明白這種事情會影響世界上的穩定關係。


 


        第四、俄、「中」聯合聲明對台灣自然沒有立即可見的影響,但日後對俄、「中」雙方關係對台灣可以預見會有下列衝擊:首先,這次隨葉爾欽訪問中國大陸的官員,除了國防部長葛拉契夫以外,還有主管國防工業的第一副總理索斯科維莿。因此,我們要擔心的不在於俄國要賣多少戰鬥機、飛彈給中國大陸,而必須擔心俄國會轉移多少技術、生產線給中國大陸,給台灣的國防自衛能力造成壓力?其次俄羅斯一直期望能進入APEC,這次中國大陸也答應伸出援手,俄國進入APEC應是可以預見。如果俄國進入APEC之後,台灣未來在APEC的角色與地位及活動空間會不會受到衝擊,恐怕要早日謀劃對策。最後要指出的是,台灣對俄國及中亞諸國的外交工作本就有先天不足的困難,外交、經貿單位在面對未來的俄、「中」關係時,必須快快痛下決心對俄國展現台灣的實際力量才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