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2009

社會分化與民族團結(原載聯合報2009/07/07)

六月份在廣東韶關玩具工廠的維、漢工人械鬥造成兩名維吾爾族工人死亡的事件,觸發週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的動亂。就旁觀者的立場來看,目前死傷數字在各種資訊流竄的背景下,世界維吾爾大會如果說的比較嚴重,或是自治區官方公布的比較和緩,嚴格來講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主要的焦點仍然應該放到中共對新疆的有效管理的問題上。


先不論所謂「新疆是中國自古不可分的一部分」這種官方的政治性的歷史論述有多少不同意見,就當前中國的全面發展路線前提下,新疆的地緣戰略地位無可取代。加上「維護祖國領土與主權統一」這個牢不可破的底線,以及聯邦制的不可行性,新疆就只能整合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因此,在以黨領政體制控管的「自治」與「自治區」,雖然有些流於形式,但這也就是北京和新疆各少數民族,特別是維吾爾族所能找到的一個妥協。問題在於,這種妥協要如何維持。


中國現階段對新疆安全採「兩手抓」,一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抗「東突」。主要透過上海合作組織,打擊民族分離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二是強化新疆生產兵團的作用,建立軍、警(武警)、兵(兵團)、民四位一體的聯防體系。但這些都是可見形式因素防制的手段,由50年代到21世紀的今天,各種訊息想堵也堵不了,只能開一條縫,透點亮光。所以新華社不報也不行。但是,無論如何定調,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承認這種民族矛盾實在有些難堪,所以將其定調在「社會治安事件並且有境外干涉」是最保險,也是某種程度上還有道理可講的說法。


中國的民族政策講究平等,團結,自治和發展。其中最難處理的就是民族團結的部分:要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反對大漢族主義與地方民族主義。這部分所以困難,是因為這是非常底層的主觀的感情反應,處理稍有差錯就傷害民族感情,會把原本是同一階級的內部矛盾問題變成不同民族的外部矛盾問題,這在彼此民族界線非常明顯的維、漢之間更加難以收拾。但是,隨著中國內部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歧異越來越尖銳,所謂傷害民族情感不一定是傷害到少數民族的感情。由於要「顧全大局」,長期的民族優惠政策,包括70年代開始的對口支持政策,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是傷到漢人的民族情感,也就是一般漢人利益的犧牲會被視為一種義務與必要。這種情緒也會對處理少數民族與漢人之間的糾紛時產生另一種難預期的反彈增加複雜度。


其實中國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在於各少數民族對國家的認同問題,也就是「多民族大家庭的中國」要如何面對「維吾爾人的維吾爾斯坦」。隨著中國內部社會分化的擴大,而又必須不計代價的維護法律形式上的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很難期望中國在民族關係上出現真正的和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