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009

我們也在兩難天平上(原載於聯合1996/01/20)

       在俄羅斯聯邦部隊連續數天以優勢火力對車臣武裝 人員進行強力掃蕩之後,俄國總統葉爾欽宣稱達格斯坦境內的人質被劫事件已經結束。誠然,就單一的軍事行動而言,波弗米斯克事件已算結束,但延續數天的衝突卻提供給我們其他不同的訊息。



        第一,基本上,任何政府在面對人質危機時,最優先考慮的問題應該是人質性命的保存,而非消滅武裝劫匪,藉以展現國家力量。但由俄國政府處理歷次相似事件的過程與手段來看,明顯的,在俄國政府的天平上,後者重於前者。必須指出的是,以俄羅斯式的否定性思考而言,消滅劫匪的順序優先於營救人質。因此,當俄軍以坦克、大砲、武裝直升機不顧人質安全逕行掃射、轟炸時,老實說,我們可以理解葉爾欽下命攻擊的心理背景。至於是不是受到愛國主義者以及競選連任的壓力而迫使葉爾欽訴諸暴力解決爭端,肯定的說,這些外在壓力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大。


 


        第二,土耳其渡輪被劫持事件,不能被單純地視之為「國防恐怖活動」。俄羅斯聯邦政府在車臣內爭初使之時,先以金錢、武器支援反杜達耶夫的各派,繼則透過特勤單位(FSK)以一個人簽約金六百萬盧布的代價招募傭兵投入反杜達耶夫陣營,最後更動用國防武力攻入車臣。這一連串的行動把車臣事件的層次拉高到「俄羅斯人」與「車臣人」的民族戰爭,更近一步提升到回教徒對抗異教徒的緊張狀態。1994年12月俄軍攻入車臣,度達耶夫方面有來自阿富汗、約旦、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的參戰者正式表現出這種情緒。因此,劫持土耳其渡輪以聲援在車臣受到壓迫的回教弟兄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第三,車臣武裝人員是否如俄國政府所宣稱的槍殺人質而引發俄軍的武力攻擊?由於沒有可信的證據,因此我們持保留的態度。我們倒是可以想以1995年6月發生在布丹諾夫斯克(Budennovsk)的人質事件做個對照。布丹諾夫斯克事件開始之初,俄國官方媒體不斷地宣傳以巴塞耶夫為首的車臣人如何的對當地人質施以屈辱與暴力,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是,當巴塞耶夫為首的車臣武裝人員撤離時,不僅發生「劫匪」和人質含淚互道別別離的場面,更有三十多人名人質自願當人肉盾牌護送車臣武裝人員返鄉。因此,當俄國官方媒體不斷地宣稱車臣人是如何殘暴、邪惡地對待俄羅斯人時,我們不能不去考慮少數民族的立場。


 


        第四,我們可以理解,俄羅斯聯邦政府和車臣民族正好站在多民族國家兩難天平的左右二邊,亦即「國家領土與主權統一的神聖性」對應著「少數民族獨立自決要求的合理性」。如何兼顧兩者,取得一個平衡點,這不僅是俄國政府、百姓應該面對的問題,也是全世界大多數多民族國家,包括台灣,應該思索的課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