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消費卷感覺蠻怪的,因為以前的經驗又來了。
俄羅斯剛獨立時,關於經濟轉型的課題,在私有化部分是全國性的政策,所以沒有差別(私有化的問題後面再說)。但是,關於社會主義經濟轉換軌道的方式各地區完全不同。基本上,就是三種,莫斯科這些大城市走市場經濟是一步到位,另外一種屬觀望型,也就是仍堅守原來的作法。例如,韃靼斯坦南邊的烏里揚諾夫斯克州(Ульян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就一直堅持全配給制。(事實上,當時各聯邦主體為了避免本地區物資外出到其它地區,特別是民生必需品,抽出口稅,邊界設關卡,明令禁止外運,或是臨近地區結盟形成小區域經濟領域的情況層出不窮,尤其以農業州,共和國為甚。所以,像莫斯科這種需要靠其它地區供養的國際都市就慘了,因此,國家分裂不僅是政治問題,還有經濟問題。我們在面對這問題時,過於傾向政治性思維)。
另外一種就是韃靼斯坦採取的雙軌並行制,一方面政府對於有能力在市場經濟中翻轉的力量放著讓它去跑,政府資源放在社會保障的地方。所以補貼卷就這樣出來(如圖)。
前面提過,到居住所在的國營商店後店裏就會發給一個月份的補貼卷,用以購買食物。憑卷購買時是以政府的補貼價格計算,而且國營商店在食物這部分只認卷,沒有卷的不賣。因為每戶都有登記,如果沒卷或是自己有錢,可以自己到自由市場去買,在自由市場的價格政府不干涉。這個補貼卷是以類和量為單位,例如,圖中的「蛋」就是每月每人10枚,其它有「肉」(不管是牛、雞、羊、豬)是 一公斤 ,「穀類」(米、大麥、燕麥、蕎麥、小米不拘),「麵條」,「麵粉」,「鹽」,「糖」,「茶」(前面這些東西,量是多少已不太記得,但是麵條好像是250公克,糖也是。茶記得是一包,都是印度紅茶,一般大概就是250公克。一包糖250公克對俄國人來說實在不夠,不過沒辦法,當時古巴的低價糖已經沒有了,大部分改了烏克蘭的甜菜糖,但量也不夠,顏色不好看也不甜,用量比古巴糖還多。250克只能省點用,還好我不怎吃甜,我這部份就給了老太太)。比較特別的是還有「火柴」2盒,(因為當時瓦斯槍還不普遍,都是用火柴點瓦斯爐。像Валерий家還要點熱水器,因為那個區的公寓一直沒建好熱水管線,所以熱水器就在廚房洗槽正上方。不過,我一直沒學會用火柴點瓦斯熱水器,有點可惜)。每買一種,商店就會剪下一格,1,2,3則是備用欄。另外,是每個成年人,無論男女,憑伏特加手冊每月可以買2瓶伏特加。雖然老太太不喝,我也不常喝,但每月還是買下來,過年過節時還是有用處。
馬鈴薯在早期則是直接發50盧布的代卷,如(圖二),只能買馬鈴薯,超過50盧布就自己想辦法。到後期,通貨膨漲越來越厲害,政府已經不敢印鈔票和發薪水,就開始發代卷(圖三)。每張政府定額是100盧布,不得買賣,而且只能在韃靼斯坦境內的國營商店買食物,其它地方,其它東西不能用,不能買
學校通知我去主樓出納領12張代卷時,只告訴我以後買牛奶、麵包不能用錢,只可以用代卷時,我還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記得出納窗口擠滿了人,亂哄哄,因為大家以後的助學金,全不發盧布改成這種代卷。
我一直認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和自由市場經濟體制沒有那個好那個壞的問題,問題在於那種時候,那種制度適合。因為由蘇聯的歷史和個人經驗了解,就一般人的經驗而言,關於制度辯證的哲學層面太虛幻,制度不是哲學問題,而是生活方式問題,而且是要過的「好」的生活方式。這,以後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