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群在全球化下的境遇已經是個有20年歷史的議題了,尤其是跨國企業將自然資源,透過政治網絡,以自由化為藉口,當作資本商品來賺錢以後,這種情形更是明顯.所以,這類議題不算新的.然而,全球化下受傷的只有少數民族嗎?當然不是.
自全球化浪潮捲動以來,稍微對社會主義觀點有了解的,都知道這是個全球階級重製的一個過程.就是全球資本與資源被部分占據在社會頂尖位置的個人與集團掌握,其它大部分的人都被納入到這個體系中運作.所以,財富的集中與低薪資兩件事情形成共生.這大抵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必然.全世界的國家也被新的階級分工所劃定:一些國家成為其它國家的製造商,身為製造商國家中有一群人成為前端公司的代辦,然後其他人成為再剝削的工蟻.這種情況遠遠超出馬克思當時的想像.
因此,無論是ECFA, TPP, RECP都是在現代全球化下區域經濟整合的一部分(其實我們知道,全球化不是現代才有的).這個影響是一種階級的問題,而不是族群差異的問題,重點在於,在這種區域經濟和全球化壓力下,階級意識比族群意識更重要.
所以,台灣原住民遇到的歷史命運不是單獨的特殊案例,是人類歷史上各地區的通案,台灣原住民問題不能只放在台灣的區塊脈絡中去觀察,這樣子太膚淺了.尤其,如果又只關注在語言消失與否的爭議,嚴格說來,以歷史性而言,實在不夠宏觀.
有時候看一些自栩為左派的關懷文章,像不斷用一種華麗文藻堆砌出來的磚頭.像極了無病呻吟的文青,饌飲著資本主義布爾喬亞的卡布奇諾,卻批著左派的浴巾,書空咄咄.這種文章太多了,汗牛充棟以外,完全沒有左派以天下蒼生為己志的胸懷,只躲在自己的小圈子裏取暖.
而且,追求知識的目的在於正面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如果知識的學習只是要逃避問題,則學習知識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所謂的”危險”用經驗法則就可以理解,不需要去讀一些偉大理論.